手机版
扫描查看手机站

传统金融巨头挑战第三方支付“自留地”,线下扫码“双寡头”有什么样的局面

来源:互联网/编辑:IT世界网/时间:2021-12-15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进入手机端

近日,银联向第三方支付公司发送3336万-3万,明确表示“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研究推广银联卡二维码支付产品相关工作”。

作为NFC支付标准的主要推动者,银联在2015年“十二五”期间与北京20多家商业银行联合发布了“中国银联快捷通”支付产品,并一度依托Apple Pay等明星产品引发了一波手机支付卡绑定浪潮。这一次,银联引领了二维码支付的发展,意味着二维码支付“合规”后,银联与银行开始双线投注,扫码支付正式迎来巨头玩家。

在线上场景竞争中,第三方支付公司一度依靠扫码支付的超级便利攻城,依靠大量补贴占领优质高频交易场景,也培养了用户的扫码支付习惯。这一次,中国银联、银行等巨头进入成熟的扫码支付市场,能掀起多少波澜?对现有的扫码支付市场结构会有多大影响?

二维码支付的安全之争尘埃落定

2014年3月13日,央行支付结算部分别向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发布“紧急”消息,暂停相关支付机构及其虚拟信用卡在中信银行等相关业务中支付二维码。针对此事,银联相关专家解读如下:

“条码支付的本质是利用二维码等条码技术将线下信用卡支付转化为线上交易。一方面利用线上线下的价差实现监管套利,规避国家对线下交易的监管要求,违反场外收单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将低风险交易转为高风险交易存在一定的隐患。”

的确,在当时的环境下,与POS专用设备相比,二维码支付缺乏统一的安全认证标准,交易信息的安全性更依赖于支付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水平。不同企业之间的风险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全面实施容易产生潜在风险。

但是,也有人认为安全是所有支付产品都要根除的难题。即使是信用卡也有很多安全隐患,信用卡被盗的情况也从未根除。而且,安全的技术水平不是问题,毕竟技术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但是,业务模型层面的安全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验证,新产品应该允许试错。

在支付企业自身看来,扫码支付是以二维码的形式展示商品信息、交易信息、资金信息等,其主要安全风险在于二维码信息本身。未知的二维码可能包含木马信息,用户扫描这些二维码会导致木马中毒。只要能够保证二维码本身的安全性,例如通过将用户的代码从扫描商家改为从商家扫描用户的代码,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支付平台在识别二维码本身的风险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最后,回到那句话,技术安全问题不会成为问题。从后期发展来看,证实当时央行只是“暂停”而没有“停止”,第三方支付从未真正停止探索线下扫码,很快以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培养了用户习惯,成功占领线下少量高频交易场景。

扫码支付开闸,巨头跑步进场

2015年,银联升级“闪付”产品技术标准,推出“中国银联快通”品牌,与银行、手机厂商联合推广。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同时,扫码支付也开始被监管部门正式认可。2016年7月中旬,工行推出扫码支付产品;7月26日,央行结算部向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银联下发文件,发布关于条码支付监管原则和要求的告知函。At t

《关于商请合作推进银联卡二维码支付产品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函》专注于保障扫码支付安全的一系列规范,包括信息传输标准、支付标识技术的应用、时效性等。并且在交易限额和交易验证方面也做了明确规定,将扫码支付限制在日常小额交易场景,定位为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

在交易验证中,三类信息可以组合使用(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理特征,我自己拥有且唯一,不能复制或重复使用),并可以根据不同的验证方式实施相应的限额规定。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若使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等两种以上有效因素验证交易,会员单位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每日累计限额。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且交易经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以外的两种以上有效因素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如果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用少于两类因素验证交易,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会员单位应承诺无条件金额承担该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偿责任。

扫码支付的“合规”为银行、银联的线下扫码业务扫清了障碍,第三方支付的“预留地”开始迎接传统金融巨头的挑战。从目前银行业的产品布局来看,主要包括扫码支付和收银台。前者主要依托手机银行APP,直接与第三方支付扫码竞争。后者是扫码支付的聚合支付产品,本质上是一个收银台,与第三方支付扫码是合作关系,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201612/05/58455469c82352.42644211.jpg" border="0" alt="银行扫码付.png" />

 

鉴于扫码付的最终标准尚未明确,目前银行业对于扫码付产品的布局仍处于初级阶段,仅有个别银行试水。从上表情况来看,建行“龙支付”推出了全卡付功能,实现了对他行客户的覆盖,只要商户端推广得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与之相比,工行的“扫码支付”并不支持他行银行卡的绑定,意欲用一己之力来分食线下扫码支付市场。不过,作为宇宙行,工行也确有这个实力。截止2015年末,工行个人客户4.96亿户,其中手机银行“融e行”用户数达到1.9亿;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达到11.6万亿元;银行卡发卡量7.5亿张,其中信用卡发卡1.09亿张,银行卡年消费金额达到8.84万亿元。

与去年云闪付产品推出时的促销声量相比,银行扫码付并未推出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市场感知度还不高。随着产品标准的逐步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线下扫码业务,从而对现有市场格局带来重要影响。

线下扫码付进入群雄逐鹿新时代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看来,随着银行和银联的介入,线下扫码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消费者有望迎来为期1年左右的密集优惠补贴期,可以尽情享受巨头“烧钱”带来的乐趣。在此期间,尚未实现盈利或缺乏雄厚资本支持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将率先出局,市场也将由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主且双寡头竞争的格局,进入由十余家全国性银行、银联、三五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参与其中的多头竞争阶段。由于参与各方均实力不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有玩家出局,双寡头的市场格局将彻底成为历史。

从扫码付与云闪付两种技术标准的竞争来看,虽然云闪付也逐步摆脱了对实体介质卡的依赖,从消费者角度,均可以实现“一部手机走天下”。但考虑到在商户端,云闪付需要专用POS设备,且刷卡费率更高(起码在扫码付推广的1-2年内如此),可以预期,商户端将会出现一波扫码枪对POS机的替换潮,而扫码付也有望快速侵入云闪付“固守”的高端、大额消费场景,迎来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IT世界网 www.hnce.org 版权所有 豫ICP备10007855号-1

IT世界网游戏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及其他公共渠道,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